您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 武清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跳过导航链接
    物流资讯
    武清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10-04-26 11:05:57 浏览数:2304 来源:天津政务网
    主持人:市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发展先后提出了“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五个下功夫、见成效”和“四个着力工作任务” 的重要要求,做大做强区县经济摆上重要日程。请问在全市发展格局中,武清对自身发展的定位、思路是什么?

    李宝锟:武清地处京津,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03年以来,我们立足于将潜在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条件,把实施大通道建设、抢占京津城市发展主轴关键节点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高速、京沪高速、京津城际等重大交通工程的机遇,谋划实施了“九横九纵”路网贯通工程,累计投入200亿元,其中区级投入50多亿元,建成了沟通京津、连接周边、开放便捷的现代化路网体系。目前,区内拥有京津塘、京津、京沪、津保、津蓟5条高速公路、12个高速口,京津城际铁路在武清城区设经停站,乘城际由武清至北京19分钟、至天津10分钟,实现了京津半小时时空目标,全区任何一个村街15分钟内均可找到高速口。

    市委、市政府对武清发展高度重视,高丽书记、兴国市长多次指出:武清具备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和高水平、全覆盖的基础设施条件,必须在过来基础上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走在全市前列。2008年11月,市政府批准了武清新的城乡总体规划,明确了的发展定位为“京滨综合发展轴上的重要新城,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武清发展的定位要求,立足发挥武清的区位、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我们加快实施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挑战、扩大开发开放、推进率先发展,实现了各项经济指标相当于或好于上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同比增长26%;三级财政收入71亿元,增长26.7%,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市第一集团军位置。
    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渐趋于好转、滨海新区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将更加有力地带动全市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特别是从武清自身看,多年积累的交通、环境巨大潜力正在转化为开发开放的现实优势,全区已经进入聚势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更高起点,我们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城乡建设新突破、综合环境新提升、民计民生新改善。

    主持人:刚才深入了解到武清的区位交通优势,也了解到武清在推进发展中始终注重发挥这一优势,今年武清在加快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李宝锟:关于今年全区经济发展,我们总的思路是: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的总体要求,突出开发开放主线,坚持以大项目为核心、园区为载体、产业调整升级为动力,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去年,我们制定了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三年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增长的目标。2010年,是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财政收入90亿元,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40%以上。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大项目、好项目更是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发展实力和后劲的关键。我们要按照“投产达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申报一批”的要求,强化招商引资组织推动,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加强与国家部委、中央直属企业和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联系,通过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走出去”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年引资185亿元以上,增长28%。同时,集中力量推进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的6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63个大项目全部开工,其中52个区县重大项目80%竣工投产。

    二是推动园区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一区四园”开发建设。①一区:即武清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一二期15平方公里已全部开发完毕,累计吸引投资400亿元、入区企业近1000家,去年实现税收35.6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一半以上。为拓展发展空间,去年我们全面启动了开发区三期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包括高端制造业聚集区、软件园、保税物流园三大功能板块,计划“三年完成开发、五年摆满项目”。年内,要完成三大功能区基础建设、绿化景观工程,确保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中心投入使用,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绿色环保、服务外包和特色物流等高端项目,全年新增引资8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45亿元以上。②四园:即中华自行车王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京滨工业园、地毯产业园4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建设示范工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推动区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市共批准了31个示范园,武清有4个,为各区县之最。武清“四园”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16平方公里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可完成,部分入驻项目已同步启动,全年“四园”引资将达到80亿元以上。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调整升级。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里对今年工作也提出了“调结构、促转变”的更高要求。从武清的实际看,调结构就是要围绕构建高端高质高新化的产业体系,抓项目、抓投资,以扩大增量促进产业调整升级,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以工业为主导向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转变。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建设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外引内育相结合,狠抓高端项目引进和现有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发展向更高层次延伸。②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我们将以服务京津为导向,以实施一批大项目为带动,集中力量推动现代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快速发展。今年,将重点实施华北工业品原料城、奥特莱斯名品店、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红星美凯龙建材基地、中国艺术家聚集区、中国老年社区等一批龙头项目。同时近期,我们又与香港经纬集团落实了总投资300亿元的经纬全球商品博览汇,与兰海集团确定了总投资40亿元的泉州新城项目。③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武清已经形成了奶牛、无公害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奶牛小区化养殖率达100%,无公害蔬菜基地25万亩。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切入点,制定了“一区、两片、三园、四带”发展规划,目前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7万亩。下步,我们将以下朱庄、梅厂、高村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为龙头,带动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开发,确保全年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以上。

    主持人:武清提出实施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在具体推进中如何体现和落实?
    李宝锟:武清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加速城市化进程既是发展需要,更是大势所趋。围绕加快实施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入落实新的城乡总体规划,又好又快推进城乡开发建设,着力构建武清新城为龙头、城镇组团为支撑、新农村为基础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着重抓三项工作:
    一是全力打好武清新城开发建设攻坚战。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启动实施了武清新城103国道“黄金走廊”建设、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三大战役,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新城规划区内全部村街撤村建居,拆迁260万平方米,整合土地5万余亩,基本建成武清新城。截至去年,新城开发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完成39个村街撤村建居主体工作,拆迁120万平方米。今年,我们要继续将三大战役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新城规划区内村街撤村建居主体工作,新拆迁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还迁小区15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大岛酒店、五一阳光、天河城、运河休闲岛等已签约项目建设和重点地块推介招商,确保全年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掀起新城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

    二是加快重点组团和小城镇建设。总的想法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镇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的思路,集中推动有潜力的组团重点镇开发建设率先突破。特别是对四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和大项目所在的乡镇,要结合开发建设,加快完善城镇基础、功能配套设施,推动城镇建设与园区、项目开发互为支撑、联动发展。

    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武清新农村建设动作早、投入大。2006年,我们出台了新农村建设意见,提出2011年全部村街达到“生产水电配齐、居住人畜分离、村庄街巷硬化、12年免费教育、生活能源气化、垃圾集中处理”的最低标准,并将每年区级可支配财力增长部分的50%用于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全区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已超过20亿元。①纳入全市首批“宅基地换房”试点的大良镇、南北辛庄村、后蒲棒村“一镇两村”新农村试点建设已全部完成,16个村完成拆迁,1.5万居民迁入新居。今年我们要继续争取实施2-3个镇村的宅基地换房试点。②按照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我们每年投入亿元以上实施村庄环境基础工程,累计建成典型示范村街300多个。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典型带动与全面建设相结合,集中创建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文明生态村。

    主持人:改善民计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武清今年在改善民计民生上有哪些重点举措?

    李宝锟:武清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民计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2010年工作,我们提出了“增实力、惠民生、促和谐、上水平”的总体基调,把改善民计民生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突出抓好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①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武清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快,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我们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突出抓好撤村建居居民、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2.2万人。②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推进低保、五保扩面,全面落实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生活补贴等各项政策,确保全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这是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武清完善城市功能的迫切要求。今年,我们在社会事业建设上的投入将显著加大,集中体现在兴建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化设施上,包括杨村一中迁建、区医院和中医院改扩建、区文化公园和大剧院、文化中心的建设,等等。随着上述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武清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据了解,武清始终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明显,请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宝锟: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武清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一点。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增创比较优势、助推开放开放的战略举措,提出了“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和建设服务型武清的目标,坚持软硬并举、重点突破,全力打造武清环境品牌。将着重抓四项工作:
    一是做足水绿生态特色优势。武清拥有湿地、森林、水库等自然资源,水绿特色在京津之间独具优势。近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强化提升这一优势,深入实施城乡大绿工程和重点水系治理,目前全区林木覆盖率已达到30%。今年,全区将新增造林面积4.8万亩,完成大运河、龙凤河故道城区段治理改造。与此同时,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管措施,坚决杜绝环境污染行为,保护好武清“蓝天碧水”的良好环境。

    二是下大力提升市容环境。市容环境不仅关系一个地区对外形象面貌,也关系到城市的综合发展竞争力。过来,我们在市容环境上重视程度高、投入力度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相继开展了迎奥运环境建设和两个“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奋战300天,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更高要求,全力打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确保城乡环境实现新的跃升。

    三是加强城乡功能设施建设。这是地区发展的硬件支撑。近年来,我们以路网工程为带动,大力推进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向城镇延伸,形成了高水平、全覆盖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今年,我们还将投入10亿元以上,实施104国道、津同路拓宽改造和一批水电气热设施工程,为全区大开发、大开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四是着力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一个地区的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是决定能否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武清在推进行政服务环境建设中,一方面注重抓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行风评议、深化服务环境专项整治等措施,推动部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今年,我们要以开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为契机,推动各部门、各单位下基层、办实事,深入抓好行政审批提速和24小时开门服务等机制落实,确保全区行政效能、服务水平实现新的更大提升。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