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海运 > 我国迄今最大水运工程建设目标实现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附图) 跳过导航链接
    海运
    我国迄今最大水运工程建设目标实现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附图)
    发布日期:2010-03-15 10:12:16 浏览数:1227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3月14日电 (记者陆娅楠、沈文敏)“打通拦门沙,治理长江口”这个几代仁人志士的百年梦想今天终于实现。当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同时,交通运输部宣布: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米水深全线贯通,能满足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实载吃水≤11.5m)全潮双向通航的要求,同时兼顾满足第五、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过长江口的要求。
    这项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在交通运输部领导和指挥下,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集中了全国科技精英和水上施工力量,工程历时12年,消除了千百年来长江口“拦门沙”对长江航运的制约,打造出一条全长92.2公里、底宽350-400米的“双向水上高速通道”。
    长江口通航水深从7米提高到12.5米,大大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改善了船舶安全航行的条件,提高了大型船舶的营运水平,为长江口货物运输量迅速增长提供了保证,提升了长江口及长江的航运能力。
    据统计,深水航道开通前,5万吨级以上船舶几乎无法进出长江口航道,而现在平均每天超过了13艘次;吃水大于10米的船舶,航道7米水深的时候平均每天不到1艘次,而现在平均达到了30艘次;2000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刚刚超过2亿吨,而2009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5.9亿吨,相比2000年增长了2.9倍,2009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2500.2万标准箱。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二期工程治理成功实施后,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使南京以下425公里航道两侧的160公里深水岸线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使得长江南京以下两岸港口可以直接连接海运航线,内河港变成了海港,形成了崭新的发展格局。三期治理工程完工后,长江口航道水深达到了12.5米并将于年内向上延伸至太仓,将会进一步促进长江水系形成与长江口深水航道相衔接、干流通畅、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体系;进一步促进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港口体系;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向上延伸的进程,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带动沿江中西部经济的崛起。
    (链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
    长期以来,长江口因受到巨大潮量、径流量和流域来沙量影响,河口河槽演变复杂,长江口通航航道所处的拦门沙河段,自然水深仅6米,成为通航的瓶颈,制约了上海、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从1974年起,长江口依靠疏浚维持7米水深。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于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工程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的原则,以整治和疏浚相结合,通过一、二、三期工程的实施,建设各类导堤、丁坝长约180公里,基建性疏浚3.1亿立方米,最终形成了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的双向航道。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前维护水深为7米,一期工程于1998年1月27日正式开工,到2000年3月完成,航道水深从7米增深到8.5米,实现历史性跨越;二期工程2002年4月开工,2005年3月10米水深北槽双向航道全面贯通,使航道水深由8.5米增深到10米,200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同期延伸到南京;三期工程2006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3月14日前达到全槽贯通12.5米航道水深的目标。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