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谁都不愿相信,骗子会盯上二三十元的快递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市民却遭遇到了这样的骗局,快递人员领走二三十元的费用离开后,人们打开“礼品”,才发现礼品只是一块分文不值的木头或石头。其实这样的骗局揭穿简单,拆开一看便知。但是,骗子却把这样的骗局一步步“升级”,让消费者一次次掉进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三块木头充礼品只为骗走快递费
一份从上海寄来的“礼品”,收到后竟然是三块木头。怀疑被快递员调包,邮局却称“查无此邮件”。调查了一圈,白出了35块钱邮寄费的李女士这才得知,原来是有人专用此招,骗取邮寄费。而李女士却怎么也想不明白,难道骗子如此“拐弯”处心积虑,就只为了骗这35元钱?
记者在汉口常青路的居然之家卖场内,见到了李女士,她在这里经营着一处门面。“收到这个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快递员把礼品给我调了包。”李女士拿出一个签收的邮包,打开给记者看,里面是3块大小不一的木头。她告诉记者,早在两周前,就有一名自称“上海耀华文化传播公司”员工的宋姓男子打电话给她,说有一份礼品要邮寄过来。对方未加询问,就直接说出了她的地址,所以她未加怀疑,便答应了。
李女士介绍,一名快递员模样的男青年将邮包拿来,收取了35元钱邮寄费后,迅速离开。签收邮包时,见邮包贴有邮局的快递单据,她也未核查。直至打开邮包后,她才发现所谓的“礼品”竟是3块分文不值的木头。
“我当时分析,唯一的可能就是礼品被快递员调了包。”李女士表示,收到这个邮包后,她回拨邮寄人宋某留在快递单据上的电话,发现无人接听,便打电话到邮局投诉称,快递员可能有调包邮包的嫌疑。
然而,在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后,邮局的回复却让她感到吃惊。邮局方面表示,经他们电脑查询,李女士所持的编号为“EG495862344CS”的邮包,根本没有邮寄流程记录,也就是说,这个邮包压根就不是通过邮局邮递的。
之后,邮局方面告诉李女士,这是个骗局,而且近期他们接到的这方面的投诉很多。至此,李女士终于明白了,原来“宋某”是个骗子,他先打电话告诉别人要邮寄礼品,再冒充快递员,用假邮包去骗取邮递费。
骗子专盯生意人小骗已成大产业
邮局的说法虽然让他们摆脱了“调包”的嫌疑,然而,这邮包上面的快递单据,却又留下了一个疑问。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感觉此事上邮局脱不了干系,因为邮包虽然有假,但上面的快递单据却根本不像伪造的。
就此,记者拨打了快递单据下方邮局的服务热线11185咨询。针对李女士一事中,“快递单据是否被造假”一说,编号为4501的接线员表示,快递单据的印刷和材料都比较特殊,不可能被伪造。接线员还说,并非所有的快递单据都必须经过邮局才能被使用,因为邮局也会向一些“大客户”提供尚未拆封的快递单据,方便其发送邮件。
即便是这样,那么骗子为何选中了她?为何一口说出她的姓名、地址和电话?李女士心中仍有疑问。李女士分析,唯一的可能,就是她经常用于邮寄所用的资料被人外泄,甚至是出卖。若不是资料外泄,骗子也无法“有的放矢”,空手套白狼。他们多数都是生意人,自己开着门面,经常有邮寄品来往。近期这种骗局很多,骗子已将骗取二三十元邮寄费当成一个产业,他希望通过本报提醒广大读者,收到礼品时,一定不要忘记,在支付快递费之前,现场打开看看,这样就可以防范于未然,骗子则不再有可乘之机。
快递骗局已“升级”货到付款应警惕
防范“礼品”骗局最有效的办法是,先验货再付款。市民在上当受骗之后,开始有了这样的防范心理,但是,骗子的把戏随之升级了。
国庆节前,消费者吴小姐就遭遇了“先付款再验货”的骗局。吴小姐称,国庆节前的一天上午,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积分回馈中心的工作人员,目前有一款诺基亚N99的手机,正在促销只要199元。
为了让吴小姐打消顾虑,工作人员明确告诉她:“我们是货到付款,到时候你可以验货啊,不满意就不付钱。”一听说可以“货到付款”,吴小姐心里踏实多了,便答应下来。
当天下午,果然有物流公司打来电话,询问吴小姐的详细地址。“货物到了是不是可以验货?”吴小姐提高警惕。“是的,您可以将货款交给送货员,然后开包裹验货。如果不满意您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们免费为您退换。”
不久,一名送货员敲开了吴小姐的家门,看到送来的宣传资料和包裹,送货员表示,要先支付货款,才能开包验货。吴小姐犹豫再三,支付了199元钱。打开包裹时,发现里面的确是一款诺基亚N99手机,但手机粗制滥造,疑为“山寨手机”,她将电话卡上到手机上去时,居然根本就打不通!她大呼上当,决定马上退货时,发现送货员早已溜了。
吴小姐想到工作人员曾说,如果不满意可以免费退换,于是不停地拨打送货员留下的电话,无人接听,按宣传资料上的电话打过去,却一直处于占线状态,吴小姐此时才恍然大悟,但她已无法找到这名送货员或所谓的“上海积分回馈中心”。
处心积虑设圈套“升级版”再升级
国庆节后,吴小姐来到工商局投诉,工商人员告诉她,今年以来,各工商部门已接到大量类似的投诉,因找不到公司,处理难度极大。工商人员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费者多加小心,对于这样的便宜最好不要占,即使是要买,也要看清楚后,再付款,决不可先付款再验货。
但是,工商人员给出的防范办法,有时仍难有效防范。
把好钱关、遇事冷静是防骗根本
如今各类骗局层出不穷,而且常常出现“升级版”。日前,记者在市公安局、工商局了解到,如今最为常见的骗局有:冒充公安局诈骗、短信诈骗、装熟人诈骗、外币诈骗、金元宝诈骗、迷信诈骗、假药(治癌症)诈骗、易拉罐诈骗、以出车祸为名诈骗、快递诈骗等20余种。但执法人员称,骗子骗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采用何种手段,摆出千种理由,骗子的最终目标都是要钱,只要你下定决心把住“钱关”,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使骗子无法得逞。
若有人说你父亲遇车祸急需用钱,你就应先打电话问家里人;如果有人说你中了大奖,你一定要到正规部门去问问;如果有人要邮寄给你礼品,你则应拒绝支付其他任何费用。总之,多问几次,多核实一下,骗子的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
此外,消费者遇事还要冷静思考。近年来,骗子的骗术也是日新月异、花样百出。执法人员称,如今的骗子主要利用很多人贪小便宜的心理,或者遇到紧急情况乱了方寸而趁机行骗。
当然骗子一般会有比较周密的计划,100个人中有1个人中招,骗子已经是乐翻了天,所以像“中奖”、“刷卡消费”、“汇款”等这样的骗术,大家尽管已经熟知,可依然有人被骗。其实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多做一些假设,为什么偏偏是你?
同时,遇到紧急的情况,一定要冷静,如果骗子从你的语气中,已经听出你非常紧张,那么骗子的骗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用各种已经设计好的圈套让你去钻。无论骗子的骗术如何高超,如果你能遇事冷静,多思考一下,多做一些假设,骗子的骗术就能被识破。
总之,消费者一定要坚信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骗子公司出尽各种招数,无非就是想骗钱,只要人们守好自己的“钱袋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绝缘”于各种各样的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