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贸易 > 贸易顺差并非通胀之源 跳过导航链接
    国内贸易
    贸易顺差并非通胀之源
    发布日期:2011-03-02 09:58:34 浏览数:2535 来源:运友网

    大量贸易顺差的存在是引发当前通货膨胀的根源吗?

      日前,有媒体援引央行某高官的公开发言表示,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进而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因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较多货币导致通胀,进而使物价上涨。

      如此解读,似乎通胀之源就在于顺差过大,这一结论难免让贸易界人士感到“委屈”:辛辛苦苦地“挣外汇”难道还给国家添乱了不成?

      “如果说贸易顺差是当前通胀的根源,那么二者变化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不过,对比近两年的外贸数据可以发现,顺差是在不断下降的,2010年比2009年减少了100多亿美元,但是相反,近两年通胀的势头却在不断上升。”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引起通胀的因素有很多,顺差可能是其中一个方面,却并非根源,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与流动性过剩有关。

      商务部商务时评专家周世俭同样认为,通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货币发得太多了,国际上是美元发得多,国内则是人民币发多了”。

      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共计发放贷款6.81万亿元,而仅2009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7.37万亿元。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货币超发后18个月会引发通胀。如此算来,目前通胀大规模爆发乃正当其时,大量货币出现后必然会冲击到商品的价格。”周世俭指出。他同时表示,近期国家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减少货币流动性来控制通胀。

      周世俭进一步指出,当前的通胀其实是以肉蛋菜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助推的结构性通胀为主,同时与美国两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全球输入性通胀因素密切相关,与贸易顺差直接关联性不大。

      既然如此,该如何判断贸易顺差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呢?当前的贸易顺差又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李健认为,最能反映贸易顺差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数据是顺差与GDP的比重。我国贸易顺差与GDP之比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历史高点后开始回落,到2010年这一比例降至3.1%,反映出外贸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趋于协调。

      “也就是说,外贸顺差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值得过分担心的问题了。另外,对于中国经济总量这么大的国家而言,保持一定的贸易顺差是必要的,尤其对于经济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李健直言。

      周世俭则表示,顺差从不是中国追求的目标,近两年国家也一直在致力于贸易平衡目标的实现,扩大进口策略正是其中重点。未来中国贸易顺差的减少将是大势所趋。




    本文地址:http://www.56856.cn/news/6259.htm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