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招标 > 发挥行业优势培养物流人才 跳过导航链接
    规划招标
    发挥行业优势培养物流人才
    发布日期:2010-12-10 11:06:49 浏览数:2299 来源:徐州物流
    物流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人才支撑

      物流业是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6.7万亿元,比1991年增长33.1倍,年均增长21.2%;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3万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12.4倍,年均增长15%,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6.1%,占当年GDP的比重为6.9%。去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作为唯一被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服务业,更加彰显出其对其他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物流人才紧缺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据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人员结构比例为21.5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7个百分点;中、高级技术职称比例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从业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明显老化,如何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培养出符合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人才,已成为进入新世纪后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

      行业指导 推动物流人才培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物流与采购领域的行业组织,并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27家全国性专业协会和8家事业单位。中物联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非常关键,必须要大力发展。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的重视下,我国物流学科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得到全面快速发展。2009年底,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达到378所,高职院校824所,中职学校超过2000所,在校学生总量超过100万人,物流教育形成规模,并建立起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2005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均设在中物联,凸显了行业在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中物联将在以下几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调查预测行业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中物联的行业优势,做好本行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预测,指导物流专业建设,指导中职学校按照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物流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鼓励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指导物流技能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吸收教师到企业实践。继续派遣一批物流骨干教师到国外考察和学习。

      扩大和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会员企业中推行产学研基地制度。在现有117家产学研基地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深化产学结合,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培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职业院校和企业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另一方面继续扩大产学研业基地数量,使更多企业参与到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中来。

      落实“双证书”制度。推进物流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进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在职业院校中实施物流专业“双证书”制度试点。

      继续办好中职物流技能大赛。进一步完善大赛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大赛贴近企业实际,成为发现和选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和引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平台。

      配合做好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配合教育部做好物流专业的专业设置标准、教学指导方案、实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和教学评估标准及方案的制订工作。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工作。

      我们希望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国中职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多数学校缺乏实习实训条件,特别是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条件更薄弱。建议国家加大投入,支持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采取集中财力,分区域建立公共物流实验室的方法,让更多的学校、学生共享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相应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办法,鼓励一线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业务骨干或高管到学校从教。三是充分发挥行指委作用,对重点工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56856.cn/news/5678.htm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