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空运 > 航空业疏于沟通 跳过导航链接
    空运
    航空业疏于沟通
    发布日期:2010-08-03 09:32:40 浏览数:1912 来源:互联网
    国内的航空企业近十年来可以说是发展非常迅速,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依然是保持了发展的势头。现在打开任何一个国外比较正式的航空业内网站,都能发现这几年他们都设立了中国航空业的专题,而且绝大部分都增加了中文信息。中国的航空市场已达到2亿人次的运输量,已经是一个航空大国,根据民航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为“民航强国”运输量将达到7亿人次。然而,这样一个良好的航空大市场,却在几个国内主要机场接连不断地发生“旅客闹事”,这确实让人感到不理解。7月31日因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空雷雨和部分流量限制,当日下午大部分进港航班出现延误。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这场大面积的航班延误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局面难以控制的混乱状况,许多旅客阻住了机场安检通道和向航空公司索要延误赔偿。据8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工作人员对旅客说:“延误15小时,赔偿你们300元,我是二把手,这是我的最大赔偿权限。”最终这次延误赔偿了每人600元。这种责任不清,没有规范的赔偿,已经形成了“挤牙膏”式要钱,未来这样的趋势令人堪忧。航空公司从购买飞机,到运营中产生的油料、停场、起降、销售和餐食等等都有很高的成本费用。尤其是我国航空公司都以银行贷款的形式购买飞机,其利息就是一笔很大的成本。现在延误“赔偿”费用无止境地增加,是不是也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呢?这大概也会让国外的同行和旅客感到吃惊,有法律规定,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也许他们会认为,难道一个外表优良航空市场,其内部隐问题隐患。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