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海运 > 赣江水上高速公路 跳过导航链接
    海运
    赣江水上高速公路
    发布日期:2010-06-08 02:39:06 浏览数:1692 来源:互联网
    盘活一条江,造福一方人。近几年来,我省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路运输发展潜力提升。在赣江,一个个航道整治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航道等级全面提高,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加快……“赣江正在加速进行的航道网络化和高等级化,为赣江沿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省港航管理局计划基建处处长张国平谈起未来赣江航道建设的延伸效应时,充满信心。我省将充分利用好赣江连通长江和鄱阳湖的优势,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港口资源,加大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2004年12月31日,赣江(南昌至湖口)III级航道开通。实现了省内河高等级航道发展零的突破。这条投资1.37亿元、全长156公里的高等级航道的投入使用,极大提高赣江航道通航能力和通航安全。“今年下半年,南昌至湖口航道建设再次升级,打造成通航能力2000吨的Ⅱ级航道。这是该河段第四次升级,将投入1.8亿元,预计2012年完工通航。这样高等级航道在全国内河中非常少见。而这项工程的投入,不及高速公路3公里的投入,但产生的效益将非常可观。”省港航管理管理局计划基建处负责人说。通过整治,赣江航运的优势地位从幕后的配角渐至台前的主角。III级航道可通航千吨船队,丰水期间赣江中下游航道可通航数千吨的船队,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连续5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江西“十一五”航道建设规划勾画出这样一幅蓝图:加快构筑以水运主通道长江干线江西段、赣江、信江为骨架(“两纵一横”)的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港航船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全面改善赣江、信江、赣江东河等航道的通航条件,完成南昌至湖口Ⅱ级航道、赣江东河南昌至瓢山段Ⅳ级航道整治等工程,开工建设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到“十二五”末,将建成石虎塘航电枢纽、赣江南昌至湖口Ⅱ级航道,开工建设峡江水利枢纽、泰和水电枢纽,形成以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为骨干的鄱阳湖高等级航道网。

    翻开江西航道图,我们发现赣江、信江版图呈“人”字形,交汇处代表环鄱阳湖区和长江江西段,而长长的一撇则代表赣江流域。赣江沿江地区是我省产业布局的重点,不少大中型企业都分布在赣江沿岸。国家提出建设“黄金水道”及沿江经济带的呼声更是宛若东风。5月初,人们期待的《关于策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水运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通过,赣江航运复苏“黄金水道”的梦想,层次越来越明晰。水运的先天优势再次被重提,从中央到地方的一项项政策,为赣江航运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航道的等级决定了通航船舶的规模,从而也决定了港口泊位的规模。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反之则单位成本较高。目前我省重点建设南昌,着力打造吉安、樟树、新干港在内的赣江中游港口群。到2020年,赣江全部达到III级以上航道标准;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集约化,南昌、赣州等港口逐步发展成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运输船舶基本实现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省港航管理局航道科负责人说。

    南昌作为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城市,发展水运网络必不可少。纵观南昌城市总体规划,未来一江两岸,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南昌主枢纽港的建设势在必行。2005年5月12日,南昌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胜利竣工。去年6月,《南昌港总体规划》由交通运输部会同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规划打造九大港区。至2020年,南昌港将新增泊位47个,其中深水泊位39个,货物吞吐量可达到3036万吨,其中集装箱36万标箱,29.2万旅客的吞吐能力。丰城市依托赣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优势,新建大型货运码头,发展运输成本低的水路运输。今年4月,丰城港曲江码头各项工程设备已经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该工程规划占地总面积366亩,码头项目分两期建设,建设500吨级码头泊位9个,额定装卸能力达56吨,年吞吐能力达250万吨,同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主要运输货物为煤炭、矿石、陶瓷原料及制品等。

    樟树港盐化工码头去年立项,工程计划投资1.1亿元,将兴建两个1000吨级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量为119万吨。“兴建盐化工码头对于改善樟树港的泊位结构,提高樟树港吞吐能力和运输能力,更好地适应该市盐化工业发展,适应樟树乃至全省外向型经济和内外贸运输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樟树港航部门负责人这样评价。在建的码头还有新干县的河西货运码头,年吞吐量1100万吨,2007年开工,投资9650万元;吉安港石溪头码头投资4780万元,拥有3个500吨级泊位……赣江航道不断改造升级并延伸,串起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动了一个个沿河产业兴旺发展。目前,赣江沿线已形成了以钢铁、盐化、水泥、地矿业为龙头的工业带,纺织、粮油、塑编、箱包、玻璃、机械机电等工业板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赣江航运业在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大中型骨干企业在赣江沿河建厂、依水发展。随着航道建设步伐的加快,赣江,这条坐拥通江达海优良水运条件的母亲河,必将给江西内河航运带来新活力!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