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海运 > 浙江:海宁水运获益“世博经济” 跳过导航链接
    海运
    浙江:海宁水运获益“世博经济”
    发布日期:2010-06-15 12:11:28 浏览数:1670 来源:网易新闻网
    三角5月12日电(马力、范建祥)“码头2期工程已经开工了,这边还要增加一台大吊机,那边再建一条高架筛选设备,年内我们要扩建到220亩,煤炭交易中心的大楼也要开建……”浙江海丰煤炭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海平站在繁忙的沈士码头踌躇满志地描绘着未来的宏大蓝图,他计划将这里打造成海宁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港。上海世博会的开幕不仅给上海带来机遇,也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机遇,正在引领经济风潮,水运业发展迅速的海宁已经从“世博经济效应”中获益匪浅,傅海平即是其中的一位。

    据了解,因为世博会安保需要,一些需要中转到浙北内河的煤船要转卸浙江乍浦港后才能再中转内河,而海宁是距离乍浦港最近的内河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水陆联运港口很快就吸引了一批煤炭商。其实,从农历新年后,位于海宁长安的海丰煤炭码头货运量就一直显著上升,比往年同期增长了近40%,新增客户40余家。

    “世博会的召开,真的为我们带了商机。”傅海平表示,码头的几十台铲车、100辆煤炭物流车近两个月来几乎都是满负荷运转。煤商借此有重新选择港口的机会,海宁几个较大规模的煤炭码头都获益不浅。海宁港航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傅海平只是获益世博经济的一个缩影,凭借这次商机,江浙众多煤炭内河中转港也许会重新洗牌,在长达半年的博弈中将有助于海宁港区中型码头的转型升级。

    除了码头方面出现世博效应之外,上海世博会这场盛宴也让从事水路货运的海宁籍船户们分得满满“一杯羹”。目前,世博水上安保对入沪船舶要求非常高,需要配足设备,经过严格的专项安检才能入沪,因此许多外港船“知难而退”,这为海宁的运输船户带来了机遇。据了解,海宁作为矿产货源基地,每年通过六平申线航道向上海运送的石料有近1000万吨。尤其进入4月份以来,由于能够入沪的船舶更少,运费出现了上涨。

    海宁市地方海事处副处长邬建龙说:“上海世博会安检体现了对船舶科技化的要求,同时也让从事水路货运的船户们体会到了,水路经济效益与船舶科技投入的关系。” 他指出,发展标准化船舶是市场的必然趋势,在激烈的水运市场竞争中,设备陈旧、不规范的船舶也必将被淘汰,世博会的召开是个有利的推动。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