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海运 > 船配业软肋制约 中国造船业发展 跳过导航链接
    海运
    船配业软肋制约 中国造船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0-06-01 05:10:18 浏览数:1960 来源:互联网
    长期以来,中国在船用设备领域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中国船舶配套业总体技术水平严重滞后:船用核心部件大部分都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解决;部分国内产能也都是授权许可证生产,产量满足不了需求;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部分船用设备产品品牌认知度还很低,无法在世界范围内享受维修等配套服务,从而得不到国际船东的认可,只能为沿海小型船舶和内河船舶配套。 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对造船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王锦连建议,“首先要引进技术,采用许可证生产,扩大国内产能满足国内船厂需要;其次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第三国家应该鼓励国内的船东首先开始使用国内已有的配套产品,为国内的配套产品创出品牌,并适当限制同类产品的进口。”

    我国的造船业从解放初期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初期到1978年,这个阶段是艰苦创业打基础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上个世纪末,这20多年来,造船业在平稳中全面发展,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造船企业的劳动力优势和产能优势令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众所周知,造船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三要素高度密集的产业,我国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资金也较为雄厚,但目前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管理水平都和日韩、欧洲的差距还很大。造船业“做大做强”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于船舶配套。目前国内船舶配套自给率仅在50%左右,而日本和韩国的船舶配套自给率则都高达90%以上。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