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陆运 > 徐州:公路发展打开“绿色之窗” 跳过导航链接
    陆运
    徐州:公路发展打开“绿色之窗”
    发布日期:2011-05-09 10:13:02 浏览数:1847 来源:运友网
    徐州市将“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的全新理念融入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之中,为徐州公路科学发展打开了一扇“绿色之窗”。

      厉行节约 对资源浪费“说不”

       “十一五”期间,徐州市在公路设计、管理、养护等方面,秉承低碳、环保的建设理念,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用最小的环境代价铸就了多项精品工程。其中,以104国道观音机场至睢宁段的施工建设最为典型。该项工程把刨除的3万吨废旧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粉碎、筛分后作为路面底基层材料,既节约了石料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该项工程还将路上原中央绿化带内近40万株需移除的旧绿化苗木,移栽到其他工程项目上,仅此一项便节约资金近500万元。

       323省道新沂东段干线公路工程也让新理念得到了充分践行。在设计阶段,该市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尽量绕避城镇、良田及居民集中区;在施工阶段以“不返工就是最大的节约”为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一次性报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工程建设中继续改进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采用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使工程造价实现大幅降低。

      此外,104国道北延项目采用100余万方矿渣料填筑路基,节约了大量的土地。 创新工艺 对高耗低效“说不”

       近年来,徐州市积极探索和应用公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重点加强了对路面和桥梁的材料、结构、施工工艺研究,大力推广沥青玛蹄酯碎石SMA、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技术等“三新技术”,逐渐走出了一条“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共赢”的公路建设新路子。

       在104国道张集至观音机场段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的施工中,徐州地方干线公路首次采用沥青玛蹄酯碎石SMA技术。目前,徐州市干线公路建设已全面推广了这种路面结构。

      在公路养护维修中,徐州市大力推广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去年,徐州市先后在322省道、323省道、206国道采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养护施工21公里,在322省道、323省道、104国道采用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养护施工18.5公里。其中,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是在江苏省的首次应用,今年,徐州市还将在104国道、206国道继续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以进一步降低公路全寿命养护成本。

       近日,该市又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对206国道贾汪段8公里的路面下面层实施了路面修复,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了环保目的。由于它具有节能、污染小、强度大、成型快,且不会改变路面原有线型的特点,已作为公路建设新技术,开始应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改扩建工程中。

      注重绿化 对生态破坏“说不”

      行驶在徐州市辖的国省干线公路上,满目绿意浓浓,一派生机盎然,这是广大驾乘人员的普遍感受。近年来,徐州公路建设一路高歌的同时,公路沿线生态建设也从未松懈。“把建设过程融入自然,实现路与环境和谐发展”,徐州市在每一条公路建设中都坚持在全线构筑绿色防护屏障,保持植被的多样性,提升公路景观效果。

       近年来,徐州市持续加大干线公路绿化投入,五年累计高标准实施绿色通道工程389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宜林路段绿化率达100%。该市徐丰公路(丰县段)百里生态旅游观光带、“天下水杉第一路”250省道邳苍路等都已成为独具地域特色的公路生态景观。2010年,徐州市公路管理处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五年来,在构建绿色生态公路的新理念指引下,徐州市251省道邳睢公路建设工程被评为省“十大优质工程”、323省道新沂东段干线公路工程被评为江苏交通“五大资源节约型工程”、310国道邳苍分洪道大桥改造工程被评为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

       “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低碳、节能的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着眼于既要“沥青纵横”,也要“风景满目”,既要长足跨越,也要生态文明,致力于为实现绿色生态交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56856.cn/news/13258.htm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