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基地 > 五象新区:一个枢纽一个中心三个基地 跳过导航链接
    物流基地
    五象新区:一个枢纽一个中心三个基地
    发布日期:2011-02-14 09:21:49 浏览数:5816 来源:运友网

    南宁市是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的核心,城市发展的定位、功能和战略都要与之相适应。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加快实现南宁市与北钦防沿海城市群的对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把南宁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城市。

      五象新区作为综合性城市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开发潜力巨大。犹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广州的天河新区一样,五象新区承载着构建城市开放新格局、注入城市发展新动力的历史重任。新区顺应了南宁市“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带动江南区、邕宁区、良庆区及整个江南乃至南宁的全方位开放与全方位发展,托起城市经济起飞的新希望。

      五象新区位于南宁市南部,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为南宁市“十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该区域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风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新区规划范围用地规模为88平方公里,其中又以18平方公里的蟠龙小区为规划的核心区。该小区濒临邕江,介于青秀山风景区和五象岭森林公园之间,且面向邕江,区位和景观条件较好,适宜集中优势资源先行开发。核心区将在5年后初具规模。然后进一步向南拓展,完善城市服务的整体功能,使五象新区和南宁市融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

    一、目标和方向:围绕“一个枢纽、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1.交通枢纽

      五象新区处于周边的良庆、邕宁、江南等城区的中间地带,通过南宁大桥、仙葫大桥等跨江大桥与江北的市中心区连为一体。五象新区核心区距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仅30公里,距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三大优良港口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分别35公里、70公里、145公里,具有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区位条件。大交通带动大开发。没有交通优势作支撑,新区的区位优势将无法得以展示。从服务于开发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和对接东盟出发,规划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框架。重点实施“三横三纵”,建设新区道路主干网络。三横为五象大道和玉洞大道以及结合防洪设施规划的堤路园工程;三纵为银海大道、南宁大桥南岸延长线、龙岗大桥延长线。当前要加快建设全长为18.55公里的五象大道工程,形成连接良庆区和邕宁区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完善连结机场、车站、码头、宾馆、住宅区、商务办公区、行政中心和主要景区景点的城市主干、次公路及其路网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通往老城区的快速公交走廊,适时开通地面公交快速运行系统专用线路。加快位于新区的南宁市第二大火车客货运站——玉洞火车站及其300万吨综合性货场的建设。

    2.物流基地

      大交通促进大物流,大物流依托大交通。南宁市现有的货运站场、批发交易市场等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运输、仓储、销售模式,库场设施陈旧老化,功能不全,营运能力不足,且多分布在市区内,营运车辆进出困难,降低了运输效率,发展空间受限。凭借濒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及便捷完善的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好广西沿海出海口,将五象新区建成面向东盟的物流基地,为东盟国家同中国西南、华南地区进行商品和货物的运输、仓储、集散、配送、交易、加工提供服务平台。位于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的玉洞物流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作为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来建设,要使其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前来落户,重点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物流服务。

    3.商贸基地

      以大市场带动大产业,以多元贸易带动产业拓展,是参与多区域合作的主要途径。五象新区要具备区域经济的核心带动力,就要建设成区域性商贸基地,打造成中国—东盟贸易平台。面向东盟等周边国家和粤港澳等周边地区,加快建设汽车、建材、服装、机电、农副产品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大型产业批发市场。鼓动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发展一批特色商贸街,推进商贸资源的分工协作与集中融合。规划建设以超高现代建筑群为制高点的中央商务区(CBD),使之成为五象新区提升区域竞争力、凝聚区域内财富的经济中枢和动力核心,并与行政中心、文体中心和观光塔等标志性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一道亮丽壮观的风景线和生机勃勃的经济线。

    4.加工制造基地

      五象新区要着重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并为把南宁建设成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提供科技支撑,进而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研发平台。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和水平是提升南宁市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研发滞后是制约南宁市加工制造业做强做大的“瓶颈”。五象新区集中了区域内优势资源,是人才、物流、资金、信息的集散地,具备催生与打造研发平台的良好环境和综合优势。新区要充当南宁市科技资源整合优化的新高地,加大对南宁市加工制造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争取在生物工程、机械制造、化工、铝加工、制糖、造纸、建材等领域研制开发出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嫁接和优化升级,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并完善生物工程技术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心,鼓励和支持国内外著名企业到新区建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规划建设科技工业园区,承接发达的东盟国家和粤港澳台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增强五象新区和南宁市加工制造业的区域影响力和带动力。

    5.信息交流中心

      完善信息化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程度,使五象新区成为服务于“数字南宁”建设的信息产业基地、通讯创新技术试验网络基地,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枢纽。以高性能的信息网络传输平台为重点,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贸易、旅游、保险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抓好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和中国—东盟博览会通信保障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设计、实施新区“信息港”工程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集通信、信息、网管、智能化办公用房、信息博物馆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枢纽大楼。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信息平台作用,把信息资源集散地向南拓展,将五象新区建设成中国—东盟合作的信息交流中心,为中外客商、各界人士的投资置业和交流交往创造便捷的条件,提供一流的服务。

    二、措施和途径: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1.健全金融服务

      经济金融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带来了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日益提高。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吹响了南宁市融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号角,也将助推南宁市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金融合作。五象新区要在区域金融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建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不仅是为了解决新区自身开发建设所需资金,也是为了服务于包括泛北部湾经济区直至东盟在内的更广泛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将南宁市分散的金融机构逐步搬迁至新区,高起点、大手笔地规划建设金融集中区或金融一条街,打造金融枢纽新区形象。利用南宁市成为开放人民币业务城市的机遇,创造条件吸引新加坡、香港地区以及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及扩展业务。以南宁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北部湾银行,争取总部落户五象新区。成立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推进金融业同业合作,全面支持和促进新区金融业的发展,形成大金融发展格局。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平台。

    2.打造总部基地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总部经济及其载体——总部基地应运而生,为区域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为区域合作开拓了一种新思路、新模式。总部基地聚集区域内的人才、资本和项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其规模和“中心外围效应”非一般写字楼能及。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参与多区域合作的优势十分突出。五象新区作为同东盟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对接的拥有城市综合功能的南宁新区,是建设总部基地的首选之地。在新区建设总部基地,将活跃南宁区域经济,加速城市向南发展;将拓展南宁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和结构;将形成新的总部集群,便于接受东盟发达国家和粤港澳地区的经济辐射,并把南宁市的区域影响力沿“一轴两翼”向东盟国家和周边地区扩散。为此,需要优化新区的软、硬环境,按照“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设总部家园”的目标建设总部基地。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网络社区,实现社区内企业家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总部基地成为总部的真正家园,成为南宁市招商引资的崭新平台。

    3.发展休闲产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娱乐时间的日益增加,休闲产业正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一大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现代化社区,把五象新区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新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突出“生态、绿色、健身”三大主题,发展具有原生态和次生态特色的旅游产业。以建设生态农业园区为重点,发展休闲、餐饮、娱乐、健身、度假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规划建设兼有娱乐和商业功能的休闲项目,如大型娱乐中心和“老南宁”古城文化旅游项目。在五象岭森林公园内,建设作为休闲疗养基地的度假村和供市民作为日常锻炼场所及休闲山道之用的城市主题公园。规划建设一座五象塔作为城市登高望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塔是以观光为主,集通信、旅游、展览、游乐、会议、度假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设施。

    4.建设行政中心

      国内外新区开发的成功做法都是在新区率先建设城市的行政中心,以便带动更多的城市资源向新区集中。建设新的市级行政中心,营造开放创新的政务环境,以带动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使五象新区成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多区域合作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服务新高地。行政中心作为新区的一项标志性建筑,要着眼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和园林生态区建设,体现“服务、协调、个性”特色。建设行政中心广场,向市民开放,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中外投资者特别是国际国内著名企业的项目落户,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5.促进教育培训

      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生产、运用和配置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提供知识服务,建设教育基地,是五象新区发挥综合优势,为南宁市参与多区域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以广西师范学院为基础,组建南宁大学,在五象新区打造南宁市自己品牌的高等教育基地。同时,鼓励和吸引广西区内外重点大学在新区开发建设新校区,或开办独立学院。建设中职、高职教育的发展基地,为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强面向东盟的人才培训,重点培训掌握东盟国家语言、熟悉国际经济规则、精通法律、善于经营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建设一批中小学校和各类培训学校,让“学在五象”在广泛区域内得到一致认可。

    6.提升文化品位

      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着力提升新区文化品位,塑造新区魅力形象,努力发展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新区文化。在五象新区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等一些标志性大型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新区文化、南宁文化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挖掘体现“绿城”特点的生态文化,丰富新区生态文化内涵。培育新区商业精神,发展新区商贸文化,营造重商崇商的人文环境。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需要重点培育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新区综合竞争力。

    7.优化生态环境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将五象新区打造成全新的生态基地和南宁市乃至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后花园”。利用山景、水景打造具有山水特色的核心区,体现绿水绕城的独特景观,同时结合现在的水体造湖,既疏解五象岭的雨水,又保护核心区的生态环境。将五象岭森林公园作为南宁市最具代表性、功能性和示范性的核心生态区域,与青秀山风景区、良凤江森林公园一起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南宁未来生态稳定的重要保障体系。充分考虑新区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优选占地少、科技含量高、能耗和污染低的引进项目,发展节地、节水、节能型经济,构建集约型发展模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好五象新区现有的大面积农田,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8.创新开发模式

      开放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开发建设五象新区的有效途径。要善于发挥新区在参与多区域合作中的独特优势,善于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资金、市场、信息和人才,善于运用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模式,降低开发建设成本,提高开发建设效率。新区建设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先行,明确功能定位、战略思路和建设构想。从经营城市出发,实施土地储备,掌握土地升值空间,为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要坚持政府主导,制定优惠的开发政策,确保“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强度建设、高效能管理”。推进经营性开发,发挥好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市场机制进行项目的投融资,实现城市环境、市民居住和资本集聚的三重开发效益。




    本文地址:http://www.56856.cn/news/6126.htm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