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交通力求“有特色、高水平”
北京奥运交通的总目标是:确保奥运赛时全市交通安全畅通;保证奥运交通运行安全、准点、便利;按照有关规定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提供不同类别优质的交通服务;尽量减少奥运交通对城市日常交通运行的影响,确保协调运转。
根据《奥运行动规划》,2008年前北京市将新、改建城市道路318公里;新建公路1509公里,改建公路2530公里,市区新建轨道线路154.5公里。到2008年基本建成以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为骨架,功能级配较为合理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按照目前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出行量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08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300万辆。除日常交通出行和观看奥运赛事外,2008年北京还将成为旅游观光热点,吸引大量旅游交通,城市交通需求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奥运交通要求高
根据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主办城市合同》要求和《国际奥委会注册指南》、《媒体指南》等相关规定,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应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即国际奥委会官员、各国奥委会官员、各国体育部长等贵宾、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员、赞助商及其邀请的贵宾、奥运会工作人员、合同工和志愿者,以及观众等不同客户群体,分别提供相应类别的交通服务,保证安全、畅通、准点、便利、舒适。由于奥运比赛场馆、各类人员住地遍布全市,且奥运赛时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集中,交通的组织难度极大。大量的日常城市交通,加上奥运交通需求,2008年奥运赛时交通组织与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奥运交通的组织管理
2008年奥运会按照“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要求,必须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保卫和交通组织服务。
北京奥组委交通部门将为各类人员提供五种类别的服务,不同人群各自对应的交通服务。从车辆的交通服务种类上看,可以分为小客车服务、大客车服务、以及免费的公共交通服务三种。参照悉尼和雅典奥运会的数据,初步确定奥运期间直接承担交通服务的机动车共计4000多辆,将有近万名驾驶员、2000多名车辆调度和管理人员、几千名志愿者承担赛时交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按照相关规定,经批准媒体人员还有大量自备车辆在奥运期间进行采访活动。赞助商除高级贵宾纳入T1、T2、T3交通服务外,几万名工作人员将使用经批准的租用车辆为奥运服务。另外,几百万名观众交通将成为奥运交通的最大需求。
持票观众、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所有注册人员均可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包括公共电汽车、地铁及轻轨,即T5交通服务。根据奥运场馆和观众分布情况,一方面调整优化公交运行路线,为普通观众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方式,另一方面为场馆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奥运公共交通专线,保证奥运公交快速、准点。在奥运场馆周边的轨道交通站点、公共交通枢纽开通摆渡公交专线,方便观众前往场馆。同时,在奥运场馆及重要场所开设出租定点服务,以满足不同交通的需求。
除提供车辆服务外,还将按照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定,针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同客户群体的交通需求和特点,分别编制交通手册,提供奥运赛时出行指南和导向。交通手册内的所有内容和动态交通信息,将通过组委会内部服务于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的信息终端(如组委会内部网站、指定工作区域内的信息终端、班车上的车载电视等)发布,并提供查询和检索服务。
奥运交通组织运行模式
为满足赛时交通运行需要,在奥组委交通部门下设交通运行中心,交通运行中心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交通服务系统,一部分为交通管理系统。
交通服务系统下面分设各客户群车辆调度分中心和各场馆设施车辆调度点,建立奥运服务车辆三级调度系统。
交通管理系统下设各区分中心及各场馆、设施指挥点,建立奥运交通管理三级调度系统。
在三级车辆调度网络架构和车辆调度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奥运车辆指挥调度信息系统。以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网络为主,辅以计算机网络和有线、无线通信等手段,集中指挥调度与分组指挥调度两种方式相结合,对奥林匹克大家庭车辆实施灵活、快捷的调度方式。同时,在各场馆、住地、主要交通场站设立交通服务台,在交通运行中心设置交通服务电话呼叫中心,提供全天候个性化交通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不同情况下的奥运交通服务需求。
奥运交通运行保障管理措施
为保证奥运交通总体目标的实现,按照国际惯例,结合北京交通特点,拟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奥林匹克交通环和警车带道。在北京市现有的快速路网(四环路全线及二环路、五环路的一部分)及通往主要比赛场馆的主要道路上,划设奥林匹克专用道,形成“奥林匹克交通环”,供奥林匹克大家庭车辆行驶,确保畅通。同时,为距奥运村较远的比赛场馆运动员比赛班车、要员贵宾车辆派出警车带道,保证奥运交通运行安全、准点。
2.场馆设施周边交通环境改善工程。奥组委交通部门将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交通运行需求,加强工程监督,确保落实。同时,提出场馆、路线周边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和交通环境标准,通过交通管理严格执法整治、规范交通环境,确保良好的交通运行条件。
3.实施科学有效的交通需求控制措施。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在科学预测2008年北京城市交通供给能力、城市日常城市交通量和奥运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城市交通模型和场馆交通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对赛时交通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最终形成奥运赛时交通总量控制措施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实施。通过交通需求控制措施,有效削减社会流量,保证奥运交通服务水平。
4.建设人性化的奥运专用指路标识。除完善普通道路指路标志外,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观众,特别是境外游客和观众交通需求进行全面调研,根据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定,在北京奥运景观设计、奥运基色、奥运专用图标等技术规范下,本着人文奥运的理念,按照交通标志与城市景观结合、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相适应、与奥运交通组织需求相一致的原则,进行奥运专用指路系统的设计。
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在加快建设进度,大幅度增加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的基础上,对地面公共交通线路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增加公交专用车道,使之形成系统,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有效减少城市交通总量。
6.全面落实绿色奥运理念。作为“绿色奥运”理念在奥运交通中的体现,在交通服务工作中全面采用环保型车辆。在奥运村、媒体村内运行的班车,将使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大客车(如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辆);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服务的车辆,将采用低排放量高标准的车辆。
“科技奥运”确保高水平交通服务
“科技奥运”确保高水平交通服务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提供了机遇,为实现“科技奥运”理念提供了保障和基础。作为“科技奥运”在交通方面的体现,智能交通系统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做好奥运交通服务提供软件和硬件全方位的保障。
科学确定奥运交通需求
利用智能交通理论和技术手段,对奥运会期间社会交通和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及大量志愿者、工作人员、观众交通运行建立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对组委会几千辆直接为贵宾、运动员、媒体等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服务的车辆组织和调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服务于观众的公交专用线路进行配置优化;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和不利影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奥运会期间包括要员贵宾、运动员、技术官员、赞助商、媒体在内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以及工作人员、志愿者、观众等不同交通服务客户群体的交通需求和服务标准,奥运交通服务任务、内容和指南,在此基础上制定奥运交通运行和实施计划。
按照智能交通管理建设规划,到2008年,将实现对全部奥运场馆、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奥运专用行车路线的全天候无缝电视监控;实现奥运专用行车路线的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在全市建立科学、齐全、符合国际标准的交通指路系统以及奥运专用指路引导系统,保证奥运大家庭成员交通安全、畅通、准点、便捷。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科学交通指挥调度手段,在有效调控交通流的同时,完善交通诱导系统,发展个性化的车载导航系统和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引导系统,为奥运交通、社会交通提供全面的智能化、信息化交通服务。
高水平的赛时交通服务 在交通管理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北京市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各区交通指挥调度分中心以及各奥运场馆、主要活动场所交通指挥调度点三级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和“122”交通应急呼叫中心,交通指挥调度计算机网络、交通电视监控视频网络、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网络、有线通信网络系统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实现数据、图像、语音三网融合,实施高效、统一的交通指挥调度和警车带道服务。
二是完善警务装备。研发高性能的移动指挥通信车,将有线、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指挥手段集成在交通指挥通信车上,解决无网络覆盖区域的通信和图像传输,保证全市范围的交通通信覆盖;为所有交通巡逻车配备GPS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查询系统;为全体交通民警配备数字无线集群通信手持终端,实现对全市警力的准确定位以及实时指挥调度指令的话音发布和短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交通指挥调度系统高效运转。同时,实现交通民警配设手持终端与交通信息中心实时无线联网数据查询功能,提高现场处置能力。交通指挥调度系统还将与奥组委车辆调度系统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工作协调,保证快速有效应对各种可能的意外突发情况。
三是将根据奥运场馆及奥运主要活动场所分布情况,在总长300余公里的道路上设置覆盖全部场馆、活动场所的奥运专用车道,同时利用交通违法行为自动监测系统对非法占用奥运专用车道行为严格执法,保证奥运交通便利的通行条件。
四是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车辆专用证件可利用二维条码、无线射频智能卡等高新技术手段,确保防伪并在相关路线、场馆、设施建设智能门禁系统,确保大家庭成员交通安全便捷、快速通行。
五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保障预案和紧急车辆调度手段,与相关部门建立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同时在奥运场馆、主要活动场所周边特别是奥林匹克公园设置紧急通道,利用覆盖全市主要路网上的先进的交通事件检测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道路交通运行状况,一旦发生意外及时报警,及时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确保应急交通畅通。
在大家庭成员交通服务方面:
一是建立奥运车辆调度中心。构建奥组委车辆调度主中心、各客户群车辆调度分中心和各场馆设施车辆调度点三级车辆调度系统,以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网络为主,辅以奥运车辆调度计算机网络和有线、无线通信等手段,集中调度与分组调度两种方式相结合,对奥林匹克大家庭车辆实施灵活、快捷的调度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群体、不同情况下的奥运交通服务需求。
二是为所有奥林匹克大家庭车辆驾驶员配备手持或车载数字无线集群通信电台,与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奥运车辆调度中心并网运行,利用一对一通话方式,按客户群分类通话方式、特定群组通话方式以及全网广播通话方式,实现及时、可靠和灵活的车辆调度、应急指挥。
三是提供高水平的环保型交通服务。所有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服务的车辆,均为尾气排放标准达到欧Ⅲ标准以上的中高档车辆。如条件成熟,将在奥运村、媒体村内配备电动车辆作为循环班车使用。所有奥林匹克大家庭班车上除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便于车辆调度外,还将提供移动数字电视服务,为班车乘客提供实时比赛实况、重要赛事信息服务、交通信息服务,提示交通运行信息、需求和变化,保证班车运行准点和良好服务水平。
四是除大家庭成员专用的交通手册外,还将开通奥组委交通信息网,发布相关交通信息,不仅提供奥运交通信息网上查询功能,而且可以针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同客户群,提供方便、及时的网上车辆预定服务。奥运交通信息网上还将提供班车运行时刻表及临时变更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奥运公交专线、各景点公交线路及时刻表、由于赛事变更引起的交通变更等信息。同时,在班车站点设置电子站牌,提示班车运行信息,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和车辆预约服务。
五是充分考虑残奥会交通需求,除提供残疾人班车,所有奥运场馆、设施,全市主要道路均保证达到无障碍建设标准外,全市主要交通信号控制路口还将逐步完善盲人过街语音提示系统,行人过街自助信号系统等,保证残疾人交通安全、便利。
保证社会交通安全畅通
在满足奥林匹克大家庭交通需求的同时,为奥运观众、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服务和安全保证。
一是在场馆设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利用交通工程和智能交通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交通安全及交通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论证,保证交通安全条件。
二是按照市内观众出行分布、接待观众、游客宾馆饭店分布、赛时比赛日程等因素,通过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技术,确定并开通通往奥运场馆、重要旅游景点的奥运公交专线(雅典开设22条从各地区通往各个场馆的线路),为前往奥运场馆和旅游景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在奥运公交线路起、终点,停车站点建立电子站牌,提供车辆运行实时信息和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城铁)的互换指南和相应信息服务。
三是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由于奥运赛事组织需要,必然造成赛时特殊的交通管理措施。为此,将通过奥运交通互联网站、室外信息厅和信息显示屏、交通管理部门对外服务大厅配设的电子信息终端(触摸屏)、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对交通管理措施进行宣传,并提供市区交通、奥运交通信息查询服务。
四是建立奥运交通信息咨询系统,利用“122”交通报警服务台附设的信息咨询服务,或建立专门的多语种奥运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为世界各国观众和游客提供交通信息咨询。
五是建立停车诱导信息。由于市内各场馆不提供私车停放,为方便观众换乘,将在现有停车诱导系统基础上完善市内停车场与公共交通换乘停车诱导系统,实时发布停车诱导和公交换乘信息,保证奥运观众驾车换乘公共交通出行便利。
六是利用公共交通配设的移动电视系统与交通信息中心合作联网,向广大乘客和观众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服务。
七是基于现有的交通流信息动态评价分析技术、移动电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个性化的车载导航系统,实时提供赛时交通管制路线、赛时交通组织和交通出行路线选择等交通诱导服务。
本文地址:
http://www.56856.cn/news/5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