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铁路运输 >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回顾与展望 跳过导航链接
    铁路运输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2010-11-10 10:07:16 浏览数:3167 来源:运友网
    今年9月26日,中国铁路筑路工人在这一天开工,将青藏铁路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再向南延伸253公里,把藏南重镇日喀则与首府拉萨连接起来。这将是一条连接西藏前、后藏地区的全天候运输大通道,彻底改变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

      青藏铁路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这个5年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有关要求,铁道部加强西部铁路基础设施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力度,西部铁路规划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这个5年里,随着“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开始运行在全国各地,我国铁路装备水平上了新台阶。在这个5年里,京津、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开启了“京津冀”、“沪宁杭”等“一小时生活圈”;京秦、胶济、武广、郑西等高速客运专线投入使用,实现了重要干线上的“客货分离”,在显著提高客运速度和舒适度的同时,将既有线路上的货运效率大大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跨越式发展,让中国铁路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看齐。这股“铁流”还将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前进,让中国铁路实现超越,甚至取得领先。

      西部开发铁路当先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西部开发的投入继续加大。以铁路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排在了首位,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青藏铁路的运营对加快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2009年这3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4%、10.1%和12.1%,特别是2009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37亿元,比通车前的2005年增长59.4%。同期,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5%、12.7%和10.1%,2009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青藏铁路成为广受赞誉的经济线、团结线、幸福线。

      青藏铁路低廉的物资运输成本,为沿线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加快青藏高原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铁路运输执行运价每吨公里比公路低0.27元,按此测算,西宁到拉萨间每吨货物可节约运输成本528.12元。运输成本的降低提高了青藏地区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促进了青藏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一批批西藏特色农产品通过青藏铁路,已纷纷抢滩内地市场。
      青藏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列车运行时速达100公里,创造了冻土铁路运行时速的世界纪录,所创新的冻土成套工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进了世界冻土工程技术的发展,被称为中国铁路对21世纪世界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青藏铁路的建设运营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对外交通条件,大大缩短了与内地的距离,方便了人们出行、货物流通。据统计,青藏铁路通车4年来,共运送旅客2900多万人、运送货物1.3亿吨,其中进出藏旅客560多万人,进出藏货物550多万吨。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运输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情况,铁路大动脉正在西部高原延伸。目前,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正有序进行,有望于今年底提前建成。郑州到西安的高速铁路已经建成,这是规划中徐州――兰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

      高速铁路拉近城市距离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与新建成的北京南站一同开始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仅用时不到30分钟就能把人们带到目的地。居住在北京和天津的人们头一次意识到:原来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两个“邻居”欣然打开院门,互通有无、增进交流,“双城记”开始变成“同城记”。

      紧接着,2009年,郑(州)西(安)、武(汉)广(州)两条时速350公里级别的高速铁路相继开通,全程运行时间分别只需要两小时和3小时。今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沪(上海)宁(南京)、沪(上海)杭(州)两条城际高铁投入使用,长三角地区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坐高铁看世博”成了新时尚。

      中国高铁的经验,主要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科技成果,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道路。根据国外经验,高速列车的研制一般需要花费20年时间。在中国铁路现有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如果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要系统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至少需要10~15年。

      5年里,我国从引进并生产时速250公里级别动车组开始,博采世界高铁先进技术之众长,并迅速将先进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生产出适应我国铁路运用现状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紧接着,时速更高的350公里级动车组已经投入使用。现在,世界领先的CRH380A的车身上已经骄傲地标志出“380km/h”的时速――这是足以傲视群雄的“新时速”。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高速铁路从零开始,目前投入运营里程为7055公里。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在建规模超过1万公里。到2012年新建高速铁路总规模将达到1.3万公里,其中时速300~350公里的有7000公里,时速200~250公里的有6000公里。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十二五”铁路建设再提速

      2004年,国务院审定并公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我国首次对于铁路建设提出如此全面、系统的国家层面规划蓝图,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迎来铁路发展的“黄金时代”指明了方向。

      “十一五”的5年中,我国铁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划》中的许多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标准不断提高。同期,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批准实施。2008年底,国家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做出修订,大幅度提高了建设规模和标准。这个规划将成为指导我国“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的主要参考。

      针对目前我国主要铁路干线能力十分紧张,“客货混跑”模式普遍存在,客运快速与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需求,并影响旅客运输质量提高的实际情况,《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将实施客货分线,专门建设客运专线,在建设较高技术标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同时,规划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网布局一直呈现不合理态势,特别是在广大西部地区,运网稀疏,运能严重不足,与东中部的联络能力差。为此,《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2020年前,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全面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西部地区在加快青藏铁路等新线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加强东西部之间通道的建设,在西北至华北及华东、西南至中南及华东间形成若干条便捷、高效的通道,形成路网骨架,满足东西部地区客货交流的需要。东中部地区新建一批必要的联络线,增强铁路运输机动灵活性。新建和改扩建新疆通往中亚,东北通往俄罗斯,云南通往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出境铁路通道,扩大对外交流服务。

      根据我国资源分布、工业布局的实际,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在建设客运专线和其他铁路线路的同时,加强既有铁路技术改造,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路网质量。由于对国外高新技术的跟踪、研究、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国产化水平不高,使得目前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上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水平,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以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为重点,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快速提升铁路装备水平,早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