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陆运 > 政府抓质铁路量有高招 跳过导航链接
    陆运
    政府抓质铁路量有高招
    发布日期:2010-08-26 07:52:40 浏览数:1747 来源:互联网
    政策支持。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标准化、计量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了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若干意见》。资金扶持。福建省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用于加强标准化工作、设立标准贡献奖等;拨付近500万元用于减免乡村镇卫生所(院)、农贸市场等基层计量器具的检定费用。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抽查检验样品付费管理办法(试行)》,每年财政预算安排1500万元用于监督抽查。企业投入。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拓展质量概念,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综合性电线电缆研发、生产基地。旅游服务标准成效初显。目前,三亚旅游服务标准化已初显成效,具有海南特色的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对加强三亚旅游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三亚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两年,海南省质监局先后完成了《娱乐场所经营与服务规范》、《海滨酒店餐饮店污水油烟排放标准》等31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发布,编制了《三亚市开展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指南》,初步构建了立足三亚、面向国际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认可合作地区依法或依法授权计量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计量检定结果以及“C”标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证书;外地企业进入该省计量市场不设置重复检验、检定;对取得“C”标志的定量包装商品免于计量监督抽查,减轻了企业负担,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技术机构与泛珠江三角区域质监部门及企业全面开展了业务合作和技术服务。用技术服务企业。重庆车检院为泛珠三角区域的生产厂家提供各种技术服务。为厦门金龙客车、金旅客车等提供汽车新产品公告、环保、3C及出口等检测服务,为江西凯马客车提供出口澳洲的检测服务等。以合作搭建平台。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院先后与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地质监部门合作,开展跨区域的食品、化工、轻工、材料以及电气类产品检验;与成都铁路运输危货中心合作,共同组建了铁路运输包装危化品检验中心重庆分中心;先后为广安、南充等四川多个市州联合开展食品、烟花爆竹、套装家具等检测;为广州市燃气公司、广西计量院等单位进行了水表、气表、电能表、加(油)气机的计量检测及检定员培训。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始终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完善抽查制度。云南省质监局完善全省监督抽查制度,平均每年完成监督抽查1.5万个批次,质量抽查综合合格率逐年提高;常抓不懈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农资、重点消费产品以及“家电下乡”相关产品和能源类等产品。打击制假售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多次声势浩大的“保民、惠民”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实施重点监管;重拳打击涉及“两个安全”和民生的违法行为,使制假售假行为在全省得到有效遏制。去年全系统就立案查处案件6483起,现场处罚851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金额3.7亿多元,销毁假冒伪劣产品货值金额近百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作为对口援建特邀单位,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将出席本次泛珠三角区域质量技术监督合作局长联席会议。在提高质量监管效率,提升质监公信力方面,河南质监局着重从提高质监系统整体素质上狠下工夫,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2009年是河南质监系统的“提高素质年”。河南省局努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公务员队伍;锤炼了一支作风过硬、执纪严明的行政执法队伍;培养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技术检验检测队伍。质监专家队伍不断扩大。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河南质监局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研发干劲和创造激情,鼓励他们研究检测技术、编写验证技术标准、开发检测装置、实践管理理论,让他们业务上有项目、学术上有成果、待遇上有职称、社会上有荣誉,形成了“搞科研不吃亏、出成果受鼓励”的良好示范效应,初步建立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精湛的科技人才队伍,向河南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评奖专家库、财政评标专家库推荐了近百名质检专家。2008年3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湘战略的意见》出台,吹响了“质量兴湘”的号角。2009年上半年,湖南GDP增长12.8%,增速跃居全国第五位,领跑中部地区。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91.7%,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比例已达60%以上,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00多项,17项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去年上半年湖南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791.4亿元,增长17.4%;增幅攀升到全国第四位、中部6省第一位,历史罕见。产业升级稳健迈步。在新型工业化的指引下,钢铁、有色、建材、食品、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转型升级;104个重点节能项目、184个重点减排项目一一铺开,转型升级的成效开始显现。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9年保持10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将建档范围扩大到所有被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的产品以及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全面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目前江西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已建档1384家,建档率达92.5%,“家电下乡”产品生产企业建档率达100%。企业分级分类监管。该局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4级。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对基本守信企业,鼓励和帮助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对管理薄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严重失信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依法向社会曝光。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食品安全整顿为抓手,以风险监测为主要形式,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贵州省质监局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列配套制度,初步建立了以风险监测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及预警机制。风险监测机制初见成效。2009年以来,探索性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共采集肉制品等20类食品,1021批次产品,对瘦精等34个风险指标实施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点问题和隐患,防止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区域合作,大力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0年4月底,广西质监局已普查建档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6554家,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393家,完成107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和3C认证企业建档和数据更新,100%完成广西“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的建档工作。广西质监局联合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打造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数据库,提供了近2万家中小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产品质量抽查、特种设备许可等信息。广西质监局还建立了 “黑名单”及“红名单”信息共享平台,使各省质监局及时了解企业信贷诚信情况,避免银行向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信贷,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诚信。通过艰苦努力,一年来,四川质监的基础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雅安、德阳、宜宾等市州局新建的检测中心大楼相继投入使用,国家酒检中心泸州基地顺利建成。截至去年底,加上在建和拟建的34个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2亿元。基层基础建设迈入快车道。为树立“标杆”,抓点带面,四川质监系统选择遂宁、南充质监局作为“样板”试点,倾力打造质检类、计量类、纤检类、特检类 “精品实验室”。筹建的成都(国家)质检院将于今年10月正式挂牌投入运行,能基本满足食品、电子信息软件、汽车等15个大类产品的检测需要,提升全省产品的整体质量。四川质监系统还启动了精品县级局建设,确定了21个试点单位。在首批试点单位的彭山县质监局里,“文化走廊转一转,明得失;荣誉室里看一看,知责任”成为职工每天的“必修课”。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