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海运 > “川达”的“忧”和转型的“急” 跳过导航链接
    海运
    “川达”的“忧”和转型的“急”
    发布日期:2010-06-05 03:40:09 浏览数:1445 来源:互联网
    “船舶能不能安全通过支线航道的转弯处?”“能不能把航道中的低桥‘增高’?” 采访时,安吉川达物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一直在念叨这两个问题。尤其是桥梁的高低,关系到通过的是36标箱船、48标箱船还是75标箱,这可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关乎企业的生存。从川达物流延伸,记者也算了两笔账:一艘900吨船舶可以装载52个标箱,相当于26 辆卡车运输,一个集装箱从安吉运往上海,水路与公路运输相比,大约可以节省200元左右,安吉外贸企业一年可省下不少钱;另一方面,“川达”物流改变了原来出口产品基本依赖口岸货代代理的现状,增加了安吉出口产品属地报关本地代理新途径,可为地方经济增收。如果不是桥梁和支线航道的困扰,“川达”物流的运营,将是“一举三赢”的美事。而现在遇到的“瓶颈”,恰好反映出港区建设的短板。

    近年来,浙北主干航道不断改造升级,可是,与主干航道相连的支流航道不少仍处于自然状态,通航能力低、条件差。同时,航道上桥梁很多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高度不够,湖州港通江达海的能力大打折扣。目前,长三角内河港口码头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货物集散的腹地。谁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市场“商机”。由河至海,风声水起。从安吉的川达码头到长兴的捷通码头,湖州人正向着“直通”上海港的梦想奋进。但关键是,支线航道、桥梁、船舶等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也要紧跟上。现代化的水运物流和大型临港产业,是衡量港口的两大标准。尽管湖州港已经跨越亿吨,但我们还在不断致力于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运经济的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