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海运 > 扶植企业转型培植新兴产业 跳过导航链接
    海运
    扶植企业转型培植新兴产业
    发布日期:2010-06-07 05:10:30 浏览数:1536 来源:互联网

    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陆海组合”的资源优势,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物流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到2012年,海洋产业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海洋产业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海洋产业群全面崛起,初步把广西建设成为“海洋强省”。2012年海洋总产值达305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7.5%,资源潜力得到初步开发。2015年海洋总产值达47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7.3%,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8%左右。2020年海洋总产值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1.2%。

    我区海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港口、海洋生物、滨海旅游、海洋油气、矿产、海岛等资源以及风能、潮汐能等。据初步估计,现有岸线资源可建成100个以上3万吨级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达3亿吨,优化利用岸线可建成200个以上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达6亿吨以上。目前全区海域栖息着鱼类500余种、虾类200余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余种。同时,沿海滩涂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全区海洋可建设10个风力发电场和30个潮汐能发电点,可装机300万千瓦;北部湾油气盆地预测资源量22.59亿吨;北热带的海洋气候和滨海风光以及与越南海陆相接,组合成优良的旅游资源。从总体上看,我区海洋经济问题和产业规模还很小,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在全国排名靠后。我区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弱,科技力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海洋教育事业滞后,与我区的资源、环境、人口、区位和总体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发展不平衡,导致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对此,防城港市海洋局副局长李舒南说,通过优化结构,培植、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海洋产业集聚。为发展海洋新兴产业,防城港早在两年前就规划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在港口区企沙镇发电厂南端的沿海地域,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厂;在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江平工业集中区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业;在企沙工业区、茅岭工业园区和河西工业集中区等地,大力发展海洋化工业;在迅速崛起的临港工业区,即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发展海洋运输业。借助快速发展的临港工业,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10万吨级以下货船、渔轮、游艇制造,15万吨级以下船舶修理,海洋石油平台、储运处理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今年全市的沿海组合港货物吞吐能力将达1亿吨,2020年力争达3亿吨。而海洋物流业则发展以生产型物流、生活型物流等物流原料为内容的物流产业体系,物流功能由传统单一的仓储运输库存,发展到综合运输、仓储和库存管理、采购、配送与客户服务等,逐步发展到以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为标志的供应链管理阶段。在港口区渔洲坪工业园,18家企业年产30万吨磷化工产品,它们是开发海洋新药和海洋生物化妆品等产品的主要工业阵地。今年,又有3家开发海洋制药的企业与港口区签订协议,使海水淡化产业、卤水资源深度加工业成为防城港海洋新兴产业的新生力量。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