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机械新闻 > 自主创新 三一走向国际化的“核引擎” 跳过导航链接
    工程机械新闻
    自主创新 三一走向国际化的“核引擎”
    发布日期:2010-03-23 11:08:20 浏览数:1094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2月22日,三一与巴西圣保罗州政府达成了投资两亿美元在圣保罗州建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的意向。业内称,继印度、美国、德国之后,三一再次落子巴西,在其全球版图画上了重重一笔,标志着其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已初步完成。
    伴随着三一全球布局的初步完成,国际工程机械巨头们无不对三一防范有加——在1994年三一进入这一领域时,超过90%的市场被国外企业牢牢占领;而今,三一抢占了国内的市场,而且雄心勃勃地一再进军海外。究其原因,三一人共同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这一强大“核引擎”引领着三一驰骋全球。

    落子巴西 全球布局已初步完成


    “直接投资的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且投资的规模和进度,完全由我们自己控制。”对于三一“与众不同”的国际战略,向文波如此阐述。目前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中“出海”的并不多,三一走的是一条创新的“直接投资建厂”之路。
    这家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国际化战略是:首先产品走出去,提高品牌和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次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进行投资设厂;第三资本走出去,通过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去整合国际范围的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
    目前,三一已经完成了战略中的前两大步骤:在海外,已有30家海外子公司,产品批量销往了全球110多个国家;在印度、美国、德国建立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三一再次落子巴西,标志着其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已初步完成。伴随着全球布局的完成,三一将继续深化其国际化战略,通过整合全球的优势资源来提升自身实力。比如德国拥有着行业内顶尖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而美国拥有着行业内一流的创新能力,都可以学为己用。
    “2012年海外市场要占30%以上的比重。”向文波的目标清晰可见。

    磨剑十年 国际版图的创新内核
    企业巨大光环的背后,向文波最为自豪的是三一的自主创新能力。1994年,从三一的第一台混凝土拖泵下线起,这家公司的命运就与“创新”二字捆绑在一起。
    1999年,三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臂架泵车,使中国掌握了以前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拥有的臂架研制的关键技术。此后,三一再接再厉,陆续取得48米、56米、66米、72米臂架混凝土输送泵车的研发突破,奠定了在泵车研发领域的世界最先进水平。其次,是履带起重机。在三一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中国长期没有3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三一从400吨、450吨、630吨、800吨、900吨做到1000吨的大型履带起重机。此外还有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最大吨位挖掘机……
    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产品相继在三一问世。三一在中国市场发起挑战国外品牌、捍卫民族工业的战争,使得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乾坤倒转,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由当初的1:9变为9:1;也使得三一可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制造强企竞争。
    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使得三一与欧美等企业进行正面竞争时逐步占据优势。然而,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言,研发创新取得突破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产品通过市场的考验更为重要。对此,业界一致认为,三一之所以能够把国外产品市场份额夺过来,三一人服务创新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一着棋。三一用较高的性价比满足了客户价值链的提升。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