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园区 > 赣州论坛·议政建言: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上台阶 跳过导航链接
    物流园区
    赣州论坛·议政建言: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上台阶
    发布日期:2010-03-11 11:52:11 浏览数:3587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力求发展方式新突破
    市政协常委、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王兵:
    要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意义的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大项目建设,更加注重科学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把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有机统一起来,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要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着力推进技术革新,努力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要下狠心和决心,全面整顿一批“五小”企业;要加大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特色农业。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
    市政协委员、赣县政协主席黄辉:要强化重点意识、项目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工作水平;要破解资金、土地、招工难的三大瓶颈,提高工业园的竞争力,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赣州发展方式转变。
    市政协委员、市城投公司总经理助理江学忠:要改变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提出成立专业招商公司,鼓励干部请假专职招商。对各地特色工业园区的上下游配套产业招商力度要加大,政策要更优惠,进而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各具特色产业集群。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着力优化配置资源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会长幸昇平:建议强化政银企协调与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贷款担保;开展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界财务辅导工作,培育企业贷款资质;创新金融信贷产品,为中小企业界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品种;建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基金,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着力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提高争取信贷资金的硬件水平,依靠“项目引资”;进一步加大整治信用环境的力度,努力提高信用等级水平,依靠“信用引资”。
    创新创优物质载体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市工商联:一要制定长远规划,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措施。要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列入我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并制定专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电子产业扶持措施,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自主创新等多个方面,发挥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作用。二要突出自主创新,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要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文章。要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要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人才互动。三要搭建总部平台,打造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要借鉴成果丰硕的“深圳赛格广场”模式,精心规划建设多功能的“赣州电子广场”,促进产业集聚和辐射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统计局副局长温德友:要重点突出加大主攻工业力度,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对外辐射力。
    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郭宏文:发展新兴产业。一要突出重点,明确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要重点提升我市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资源型产业加工的科技创新能力,延伸精深产业链条,真正形成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我市新材料、新能源、软件服务、生物育种等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业,努力打造长珠闽地区绿色生态农产品第一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特大城市汇聚人气、转移农民、解决就业。二要大力创新创优物质载体,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即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建好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基地、以重点企业为支撑、充分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等。
    市政协委员、江西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肖芳惠:要在工业发展的布局上重新定位,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可以将龙南、信丰、章贡区定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廊;充分利用我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交通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利用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大好时机,提前做出规划,提供一些好的招商项目;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主动提升自己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规范一些行业的管理行为。市政协委员、赣州胜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玉胜:要充分利用赣州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LED产业,建议做好LED产业发展规划,筹划LED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LED企业落户赣州;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我市LED企业发展。
    突出政府主导地位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市政协委员、江西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办公室主任汪俊辉:转变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重点突破在数字城市建设。要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加强政企合作;要大力重视培养本土企业,充分利用本地智力,促进本土企业成长;要加快电子商务的开发利用,实现传统商业的升级。
    促进物流产业发展 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
    市政协委员、赣州八方电器公司董事长沈小慧:正在建设的物流园应该定位为一个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应打造一个以物流经济为主,集会展、仓储、运输、商贸、旅游、宾馆于一体,在江西乃至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综合性物流园区。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市政协提案委:要在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丰富参观内容、提高导游素质、做精客家食品的前提下,要从更深层次上提高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认识,要在更大范围内挖掘赣州旅游资源,真抓实干开发好旅游商品,特别是研发具有赣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以丰富旅游购物要素,满足游客购买欲望。要突出特色,在旅游商品多样化上加强研发;要建立旅游组织,集智在商品经营规范化上下功夫;要给予资金保障,舍得在发展商品产业化上花本钱。
    市政协人资环委:崇义上堡梯田曾是全国三大景观梯田之一,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前景。建议要明确打造全国一流梯田目标,强化领导,实行高位运作,成立专门机构,摆上领导重要议事日程;要科学规划,着力提高景区景观的品位;要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多措并举,保证梯田正常完整耕作。要把当地干部参与梯田保护和开发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组建旅游服务中心,创办农家乐旅馆,创办生态旅游农业园区。
    市政协委员、赣州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李升隆:要全面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大胆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新战略,将大力发展赣南旅游业作为赣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掘和培养旅游人才,为迎接我市旅游业大发展做好人才战略准备;要加快组建客家旅游集团,狠抓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要加大旅游宣传,大力策划旅游文化创意,制定实施“引客入赣”的奖励政策和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同时办成“中国赣州国际旅游客家文化节”。
    规范油茶种苗市场 打造赣南油茶品牌
    民革市委会:一要尽快取缔没有育苗资质的育苗单位;二要坚决杜绝种源来历不清,鱼龙混杂的现象发生;三要加强对育苗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以提高苗木的生产质量。
    民建市委会:赣南是最适合油茶生产的区域,赣南的油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发展我市油茶产业,首先要提高认识;其次要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基地建设;第三要狠抓科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四要加快引导和示范,建立规范的补偿激励引导机制;五要培育油茶生产加工主体,着力打造赣南油茶绿色品牌。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荣平:我市发展低碳经济,要紧紧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紧紧结合我市四大产业集群优势,紧紧依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纲要,通过大讨论、大征求、借智借脑确定我市低碳经济龙头产业及产业链。要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内容,争取将我市列为我国低碳经济重点试点城市,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尤其是橙乡文化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发展软、硬、潜环境,招商、招人、留人、育人多项并举,结合我市四大产业集群及产业链高层次招商招人,做到全市一盘棋招商,严格执行全市产业科学布局。
    科学规划农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民盟市委会:建议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我市应以果业、生猪、甜叶菊、纸业原料林、油茶、蔬菜等六大优势产业为基础,依靠技术进步,增加投入,健全服务等措施,全力打造我市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加大产业基地建设,要以基地带基地、协会带农户、农户带农户等方式,抓好一批重点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发展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加大对烟叶、蚕桑、黄鸡、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扶持产业带动力强、有深加工能力、与农户利益联接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市,借助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坚持“引进一批、扶持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别是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与优势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龙头企业群。三是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组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农业信息中心建设,推进农村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加强农资产品市场监管,建立农资产品质量承诺制度和销售追溯制度,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非疫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四是加强政府引导,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整合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资源,增加资金投入,及时把各种惠农惠民政策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民和企业知道,使广大农民和企业得到实惠,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制定汽配产业规划 加速培育汽配产业
    民革市委会:建议发展我市汽配产业,一是加紧制定我市发展汽配产业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项目规划、产品导向规划、技术规划等专项规划。二是加紧建立汽车零配件工业园区。可在章贡区沙河工业园内划出一定区域,集中建设有高标准配套设施和标准厂房的汽车零配件工业园区。三是加紧成立汽车零配件行业协会。将全市的汽车配套企业组织起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在集聚中促发展。四是加大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支持赣州经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对变速器的研发,支持赣州群星机械有限公司尽快完成退城进园的第二期工程建设,支持赣州汇众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引进合作。五是加大对改装厂及汽配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改装厂与其他企业合作,对汽车零配件生产投资项目在土地、税费等各方面予以优惠。对汽车零配件投资项目的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在汽车零配件工业园区内设立银行、税务、办证等服务机构;规范执法单位对汽车零配件企业的行政执法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等。搭建好汽配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平台,帮助企业争取重大项目所需贷款。六是加大汽车零配件的科研开发能力。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和赣州市高级技师学院等院校的科教力量,创办赣州汽配产业相关的专业教学,按照创业链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为我市汽配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继续加强对外合作,努力与国内汽研所、各大院校进行联系达成合作协议,为我市提供高级科技人员、技术保障和产品信息。着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研发水平,发展具有专利的高精尖汽车零部件产品。

版权所有:徐州运友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7 苏ICP备05046738号
邮箱:xzyy56@163.com 电话:0516-87730925、0516-83702772